嘀嘀虫控电话

嫁祸于人传疾病

   日期:2016-07-29     来源:医学昆虫揽趣    作者:陈汉彬    浏览:999    评论:0    
核心提示:自从本世纪初英国军医罗斯及其前辈玛梭首次证实蚊虫能传播疟疾以来,已相继发现它们能传播多种人类疾病,包括疟疾、淋巴丝虫病以
自从本世纪初英国军医罗斯及其前辈玛梭首次证实蚊虫能传播疟疾以来,已相继发现它们能传播多种人类疾病,包括疟疾、淋巴丝虫病以及黄热、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等多种虫媒病毒病,统称为蚊媒病。
尽管蚊子骚扰吸血而招来千夫所指,但这里我还是想帮它们说句公道话,蚊虫本身绝对不会使人致病,因为它不是病原体。坏就坏在它们当了病原体的“房东”,只有当它们带有病原体,才有可能嫁祸于人。所以,平常我们很多人都曾经被蚊子叮咬过,但却不一定生病,道理就在这里。不过,善良的人们绝不能因此就对蚊虫存有侥幸心理,因为它们是否带有病原体,其外表并没有特别的标记。况且,某些病原体的潜伏期很长,一般可自10天至10个月之久。如果不加注意,那是要后悔莫及的。
蚊虫传播疾病也是相当复杂的,有的按蚊传播疟疾;有的库蚊传播乙型脑炎和丝虫病;有的伊蚊传播登革热。有时,一种蚊虫可以兼传几种疾病,如中华按蚊除了传播疟疾,还会传播乙型脑炎和马来丝虫病。有时,一种疾病可由好几种蚊虫传播。例如,全世界业经证实能传播疟疾的按蚊就有80多种,在我国已知59种按蚊中,主要传疟媒介就有中华按蚊、嗜人按蚊、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等4种。而且,在一个地区往往只有1~2种按蚊能传疟。又如传播淋巴丝虫的媒蚊全世界已知有65种,其中我国主要的丝虫媒蚊就有致倦库蚊、淡色库蚊等。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的主要媒蚊就有三带喙蚊、环带库蚊、致倦库蚊和白纹伊蚊等
下面,就我国已知的4种蚊媒病,分别作一简单的介绍。
疟疾俗称“摆子”,是由某些按蚊传播的。毎年,全世界3~5亿人患疟疾,其中90%的患者在非洲大陆,每年至少有250万人死于此病。人之所以患疟疾,并不是什么“瘴气”或鬼神在作怪,根源就在一种病原体即疟原虫身上。这疟原虫小得出奇,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疟原虫的种类很多,能使人类致病的就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不管哪种疟原虫,在其一生中主要是寄生在患者的血液里,但有一段时间要向蚊虫“租房子”,当这种寄生有疟原虫的蚊子再去叮咬健康人时,就成为疟疾的“ 媒婆”了。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当雌蚊叮咬了疟疾患者时,寄生在病人血液里的疟原虫就趁机随血液被吸入蚊胃,进人蚊胃的疟原虫(配子体),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雌雄匹配,随后变成具有活动能力的所谓“动合子”,然后穿过胃壁,并在两层胃壁之间暂时安家落户,发育变成卵囊,并在那里大量繁衍子孙(子孢子),最后卵囊破裂,全家老少就“搬家”到蚊虫的唾液腺。当这种寄生有疟原虫的按蚊又去叮咬健康人时,疟原虫的子孢子就会随着蚊虫的唾液进入人体。首先是寄居在肝细胞进行裂体增殖,这就是所谓的“红细胞外期”。大约经过6~7天,这些增殖的逆种(潜隐子)就会跑出肝细胞。其中一部分复又进入另外的肝细胞,另一部分则侵入血液中的红细胞,进行所谓的“红细胞内期”,并在红细胞内大量繁殖,一旦“子孙满球”,就会破球而出,于是病人就会突然发寒热了。由于各种疟原虫在红细胞内裂体增殖的时间不同,所以发病的周期也不同。如间日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增殖需48小时,因而每隔一天发作一次;三日疟原虫的裂殖期需72小时,则每隔3天发作一次。
丝虫病淋巴丝虫病是一种由蚊虫作为媒介,由丝虫寄生在人体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此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WHO, 1984),全世界感染本病的人达9000万人之多)。已知寄生于人体的丝虫计有8种,其中,在我国仅发现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两种。其共同特征是体形细如丝线,卵胎生。其成虫寄生在人体的淋巴系统。微丝蚴出现在人体外周血液内,幼虫则以蚊虫作为生活的第二基地。
携带微丝蚴的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蚊虫则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当媒蚊叮咬患者时,微丝蚴就随血液进入蚊胃,并脱去体外的鞘膜,穿过胃壁到达胸肌,经过两次脱皮,历时约6~20天,就发育成传染期的幼丝虫,然后离开胸肌,移行于蚊喙,当蚊虫再去吮吸健康人时,幼丝虫就趁机侵入人的血液而到达淋巴系统,发育变成虫。雌雄成虫常卷曲在一起,自幼丝虫进入人体到发育成熟,交配繁殖到微丝蚴出现于周围血液内约需1年时间。
淋巴丝虫的成虫在宿主体内寄生的部位可因种而异。马来丝虫主要寄生在浅部淋巴系统,所以
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和象皮肿;班氏丝虫则不但寄生于四肢淋巴管,同时还寄
生于深部淋巴系统,从而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的病变如阴囊肿大、乳糜尿(小便白如米汁)、精索
炎和睾丸炎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日本脑炎病毒所引起的疾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病。乙脑病毒以蚊为媒,从猪传给猪,从鸟(或蝙蝠)传给猪。人是偶然的宿主,猪则是最重要的“扩散宿主”。动物或人感染了乙脑病毒后最初几天,血液里就携带有乙脑病毒,这一现象称为“病毒血症”,得了病毒血症的动物或人并不一定患病,绝大多数是没有症状的。但当媒蚊(如三带喙库蚊)叮咬了患有“病毒血症”的动物或人时,乙脑病毒就会随患者的血液进入蚊体,并大量繁殖。这种带有乙脑病毒的蚊子本身也不会发病,但却随时有嫁祸于人的危险性。当它再去叮咬健康人时,只要这个人没有免疫力,就有患病的可能。乙脑病毒先进入人的血液,继而侵入神经系
统,潜伏期大约是4~14天。由于乙脑病毒能损害患者的中枢神经组织因而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烧、颈项强直、意识瘅碍(嗜睡、昏迷、惊厥、谵妄和狂躁不安等〉、运动障碍(表现为肢体瘫痪)等。重症患者如不及时抢救, 死亡率很高。治愈的病人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凡是患过乙型脑炎的人,就可获得终生免疫,就是患过病毒血症,也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因此本病的发病率并不高,且多见于不谙人世的孩童。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所致,而由某些蚊虫传播的疾病。在人类虫媒病毒病中,本病的发病率最高,分布也最广。1945年,我国汉口、南昌曾发生本病的暴发流行。此后再也未见报道。直至1978年以来,广东佛山、广州、海南岛和广西钦州地区先后又发生了暴发流行。
登革病毒的传播方式较简单,即通过蚊虫,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生
物性的传播。感染了病毒的病人,通常经过4~6天的潜伏期会出现病毒血症,当媒蚊刺吸含有病毒的血液后,经过8~10天的外潜伏期就能在再次吸血时把病毒传给健康人。登革病毒有4种类型,在人体可引起两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即典型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前者的症状是发烧、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痛以及出现皮疹等,死亡率很低。后者则表现有高烧、出血、肝脾肿大和循环衰竭,甚至伴有休克症状,死亡率较高。
 
打赏
 
更多>同类行业动态

0相关评论

资讯点击排行